当下有一种去GDP化的思潮甚嚣尘上,认为GDP是导致中国经济高能耗、低产出的罪魁祸首,要转型升级,就要去GDP化。任何事物都要辩证地分析,从某种程度上来讲,目前综合实力和经济发展水平用GDP来衡量是科学的,也是合理的。
中国经济要继续获得强大的动力,制造业是重中之重,所以“中国制造2025”是以中国经济跨入世界经济强国为目标而提出战略,有人拿“中国制造2025”跟德国“工业4.0”相提并论,我认为是不合适的,它们完全是两个概念、两种路径、两个目标。
“中国制造2025”是中国政府提出的一个目标,一个要求,是指在2025年中国制造业要步入世界强国的行列,如果世界制造业强国有二十个,中国低限度要排在第二十位,到2035年中国能够排到中等水平,到2049年,100周年时,中国制造能够排名前列,这是“中国制造2025”的目标。而德国现在已经是世界制造业前三强,德国的“工业4.0”是什么概念?“工业1.0”是机械制造,“工业2.0”是电气与自动化,“工业3.0”是信息化,“工业4.0”是智慧化。“中国制造2025”跟德国“工业4.0”不在一个层面,它们之间还有三十多年的差距。如何通过我们的努力去缩小这三十多年的差距,如何借鉴德国的管理技术,使我们尽快在工具上达到平等,实现弯道超车,尽快达到德国的水平,这是“中国制造2025”面临的一大挑战。
中国制造2025”的内在要求是对经济进行结构性调整。中国经济通过过去粗放式的管理方式,野蛮式的管理方式已经很难获得持续性的高速增长,过去在人均GDP2000元到10000元时,经济还能保持较高增长速度,但当人均GDP达到10000元时,经济增速就会跌下来,因为那种原始的、破坏环境的方式会破坏经济发展,不改变就会摔跟头,就会头破血流,“中国制造2025”正是对经济进行结构性调整的明确要求。既然要进行结构性调整,那么中国经济的基本面到底如何?第二个问题,我要说说我对中国经济的看法。一谈起中国经济,甚嚣尘上的低迷论、倒闭潮让我们忽略了,或者说刻意忽视了中国经济的真正面目。确实我们看到很多负面消息,工厂倒闭,老板跑路,抓的抓,逃的逃,政府大量的基础建设投入,房价调控不得力,货币超发,广义货币供应量(M2)居高不下,通胀压力大,等等,坏消息连着坏消息,似乎中国经济真的一蹶不振,陷入低迷了。
事实真的如此吗?中国经济真的低迷吗?让我们看看数据,看看中国经济怎么低迷法?中国经济从不足3万亿的GDP变成了2016年的11万亿的GDP,低迷吗?经济增速每一年都在6.5%以上,低迷吗?中国经济根本不低迷,全世界都羡慕中国经济成长的速度。再来看看倒闭潮,2014年工商总局登记新设立的企业有300多万家,2015年有400多万家,2016年有500多万家,如果我们不考虑倒闭死亡的企业,每一年新生“婴儿”的数量成长速度非常快。倒闭潮只不过是死了一些“老人”,而新生的“婴儿”比死去的“老人”多得多。说中国经济低迷,只看到死亡看不到新生,不是中国经济出了问题,而是我们的心态出了问题。用悲观的眼光,看到的就是倒闭,而用乐观的眼光,看到的就是新生,就是阳光,就是进取。